中交畅观2018新型护栏座谈会2018年7月3日,内蒙古交通厅交通建设工程质监局辛国树一行交通专家莅临中交畅观,进行“新型护栏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谈的专家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谢军高工,柴华副研究员、安徽省公路学会沈国华教授,北京中交华安钟连德高工,北京神州陆友科技公司总经理安昱昊先生。中交畅观王宇总经理、中交畅观山东白燕生产基地总经理李东莲参加了会谈。 与会专家就目前中国采用的护栏标准进行了研讨,认为目前中国的护栏采用的是欧式、日式护栏标准,标准是在建国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时期一同引进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实用,发现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地域广阔,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地理环境复杂。所以更需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护栏安全标准。形成更为有效的“华世护栏。全面提升护栏的安全性。成为中国的引领世界的标准。向世界传输“华世护栏标准”。 要想成为世界的标准,必须要有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中交畅观王宇总经理介绍说,目前,中交畅观研发成功的合金钢级护栏,在研发标准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世界通用的Q235\345原材料的基础上,将材料防护等级提高了200%以上的强度,达到了合金钢级材料。不仅节省了大量钢材、能源、节能环保,并且还降低的工程造价。同时将原有的安全防护等级进行了全面提升。为“华世护栏标准”在产品应用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辛国树先生讲到:作为从业30多年的中国交通人,为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是应尽的职责。在工作期间研发了100余项与交通相关的专利,目的就是为了完善“华世护栏”的理论数据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直到发现中交畅观攻克了世界面临的护栏材料的问题,使“华世护栏”能成为世界的标准又前进了一大步。 沈国华教授深入浅出的概括了中国目前的交通情况,对护栏的结构、创新的方向指出了指导建议。目前中国的节能环保的大力实施,未来在防腐处理工艺上将大幅削减镀锌工艺的产能,所以在护栏防腐方面要加大力度。要进行新的工艺创新。同时护栏的结构现在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要精简材料,优化结构。 谢军高工在交通新产品转化应用领域是知名专家,他讲到在材料方面能进行创新的难度非常高,要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此方面进行突破。这也是全球面临的问题。随着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现在已经出现了产能降低的情况,市场产品短缺。现在急需有环保、产能、质量保证的产品出现,对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柴华副研究员对完善标准的维度做出了指导意见。要在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验收标准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国、行、企、地、团几个角度进行标准的设立。 钟连德研究员首先从近几年主持及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咨询项目及交通安全保障新技术的开发,分析如何培养与提升创新及实践能力。以防撞护栏的开发与生产为例,介绍了交通安全保障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流程。最后从加强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确保严格遵守标准规范、推行施工区安全评估制度、实施新技术及方法、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实际经验总结五个方面,提出改善措施提升公路施工作业区交通安全水平的科研方向。并研讨了中交畅观智慧交通-护栏感知报警体系产品,及产品在应用方面的修改意见。 神州陆友科技的安昱昊先生从道路路面的新型材料研发角度进行了研讨,如何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为科技共享的先行者。 会谈进行十分顺畅,大家都各个角度为“华世护栏标准”提出建议。愿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文章分类:
文章分类1
|